文化部今(12)日舉辦第34屆行政院文化獎頒獎典禮,由行政院長毛治國出席頒發。本屆獲獎者為漢寶德、余光中、齊邦媛3位文化界大師,因對文化傑出貢獻、傳承臺灣美好文化而獲選,除了已辭世的漢寶德,高齡91歲的齊邦媛、87歲的余光中皆親自出席領獎,表達感謝行政院對文化重視。行政院長毛治國在頒獎時表示:「文化獎章的典範作用,讓文化得以傳承,更謝謝這3位大師為臺灣的貢獻。」

文化獎章是臺灣軟實力的標記,毛治國對於三位大師的貢獻表示感謝,行政院文化獎除了表彰傑出文化人士的貢獻外,也是典範作用。三位獲獎者都扮演傳承的角色。學生恭稱「齊先生」的齊邦媛,一生最大志業是推動國內現代文學的英譯,成為打開臺灣文學能見度的推手;余光中是臺灣新詩的先驅者,《左手的繆思》是他重要的文學啟蒙書;漢寶德從環境美學的角度,結合人文與設計,帶給國內建築學界不可磨滅的貢獻。

文化部長洪孟啟認為,余光中、齊邦媛、漢寶德三位前輩生於戰亂、長於戰亂,更擁有悲天憫人的情懷。透過文字、建築,將自己幻化為永恆,成為引領人心向前邁進的深邃力量,勤耕臺灣文化,滋潤、影響、啟蒙我們,賦予一代代晚輩新生命、新思維、新意義,行政院文化獎是一個標記,標示著文化人所傳承珍視的文化價值,代表著臺灣文化的圖騰。尤其是見到已故漢寶德老師的照片,洪孟啟哽咽地回憶:「當初籌設臺灣歷史博物館時,我去拜訪漢老師,漢老師說:『就是因為你,我才願意幫忙。』讓我更為感念。」

名詩人余光中從事文學創作超過半個世紀,涵納中西,自成大家,在華語文學界享富盛名,詩作、散文作品廣為兩岸三地收錄於教材,如〈鄉愁〉、〈我的四個假想敵〉、〈聽聽那冷雨〉等,對於華語文教育有深遠影響。更有楊弦、李泰祥等眾多音樂家,將其詩作譜成歌曲傳唱,成為大眾耳熟能詳之作。他在領獎時幽默表示:「隆重的場面通常沉默,但文化獎卻是隆重的有趣。文化是科學所不能達到的地方,是政治無法影響的氣質,是非常難得的高度。」

名作家齊邦媛多年來有系統地推動臺灣現代文學的英譯工作,讓臺灣的文學作品得以在國際發聲,更催生國立臺灣文學館,對於提升臺灣文學國際能見度、促進文學交流貢獻卓著。她將一生的故事寫成史詩巨著《巨流河》,以溫暖的筆觸寫下時代的巨變、戰爭與歷史的荒謬無情,更是時代鉅著。對於獲得文化獎章,她感性地說:「多災多難的一生,我卻是快樂的人,37年的教書生涯,談人類的心靈、人生的品味,擁有中華文化同情、悲憫、厚道的性格,《巨流河》不是為了我自己寫,是為了父母、家人、時代所寫,希望在那個時代流離失所的人,能夠靠著這本書活下來。不論本省人、外省人都走過了苦難的年代,已在臺灣建立家園,如今應齊心經營這塊土地,讓臺灣成為一個可以回來的地方。」過幾天是齊邦媛的生日,現場也同聲齊唱《生日快樂》歌為她慶生。

故建築家漢寶德對國內建築教育方向影響深遠,除此之外也開啟國內文化資產之古蹟調查研究、修復、保存先例。籌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,推動大眾科學教育;創辦臺南藝術學院(今臺南藝術大學),也催生臺灣第一所博物館學研究所。他除了是建築師,也是教育家、藝術行政管理專家、更是推動生活美學與人文發展的實踐家。他於2014年11月20日辭世,享壽80歲,長女漢可凡在代父領獎時回憶:「爸爸是一位典型的讀書人,經歷戰亂、逃亂,離開家鄉來到臺灣,打定主意要為國家盡心盡力,將所見所聞用教書傳達給社會。父親去世前最後願望是推廣美學,希望父親的學生們能夠繼續接力,完成父親的夢想。」

行政院文化獎自1980年設立至今,34屆已有73位德高望重的人士獲得此項終身成就獎的殊榮,獲獎者專長遍及教育、政治、宗教學、哲學、史學、人類學等不同的研究領域,以及音樂、繪畫、書法、影像、版畫、歌仔戲、布袋戲等豐富的藝術類型。每屆行政院文化獎得獎人,在臺灣文化的維護及保存上,都有著關鍵性的地位,文化獎不僅是臺灣在地文化藝術的向外推廣,更是臺灣文化國力的最佳展現。

第34屆行政院文化獎由吳靜吉擔任評議委員召集人,委員包括王秀雄、林懷民、陳國慈、孫大川、夏鑄九、初安民、安郁茜、張小虹、徐璐、黃光男等文化界人士,在公正客觀的提名下選出3位大師獲獎,每人將獲得文化獎章、證書及一百萬元獎金。

arrow
arrow

    不加糖熱奶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